1. 黄页首页 /
  2. 中医诊所 /
  3. 多伦多国医堂 /
多伦多国医堂
针灸
416-222-4808
647-300-1688 · 备用电话
联系人:
汤耿民 (英语/国语)
联系电话:
416-222-4808
备用电话:
647-300-1688
服务区域:
士嘉堡

多伦多国医堂

汤耿民 安省注册中医师、注册针灸师。

原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湖北省中医院从事中医18年,多伦多从事中医18年。有30多年临床经验。

毕业于福建中医药大学获中医学学士和硕士学位,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学博士学位。中国国务院指定500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高徒出师。中国政府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原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科技审评专家。撰写医学专著8部和医学学术论文30余篇。现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伤科分会副主席(加拿大代表)、全加中医药针灸协会秘书长,加拿大中医学院院长,辽宁中医药大学客座教授。

擅长:中医疑难杂病、痛症。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坐骨神经痛、骨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质增生症、骨质疏松症。急慢性腰扭伤、运动损伤、工伤和车祸后遗症。

名医验方:专治失眠、痛经、闭经、崩漏、阳萎、早泻、前列腺炎、糖尿病、习惯性便秘、更年期综合征、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十二指肠溃疡。
秘传循经点穴推拿术:疏通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具有强筋壮骨、延年益寿、平衡阴阳的功效,达到提高免疫力和改善内分泌作用。主治亚健康状态。疲乏无力、心慌气短、失眠多梦、烦躁易怒、抑郁发呆、不思饮食、脱发憔悴、腰酸腿痛、性欲减退、易患感冒。

地址:2330 Kennedy Road UNit 405, Scarborough ON

网站:http://www.torontoacupuncturecentre.com

爱静阁医学专业中心大楼,肯尼迪与雪柏大道交叉路口的西北角,沃尔玛广场旁边大楼,楼下有满地可银行和shoppers Drug Mart药房,免费停车。

临床治疗报告

1、颈椎病的中医治疗

2、颈椎病的预防和康复锻炼

3、中医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最佳方法

4、中医方法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

5、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和康复

6、腰椎间盘突出症谨慎选择手术治疗

7、脊源性性功能障碍的中医诊治

8、梨状肌损伤引起的坐骨神经痛

9、膝骨性关节病的治疗与预防

颈椎病的中医治疗

颈椎病的发生主要是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及其周围组织出现退行性改变引起的。也就是说,人们长期、反复和不正确地使用颈椎,如长期伏案工作,过度使用电脑,看电视、看书和睡觉时颈部姿势不正确等因素均会加速颈椎的退变,从而引起颈椎病。

1、颈椎病的主要症状

由于颈部解剖结构相当复杂,有脊髓(生命中枢所在)、神经根、椎动脉、交感神经、椎间盘和黄韧带等重要组织,所以,颈椎病根据其影响组织部位的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典型症状。大体可以分为六种类型,1、颈型:主要表现为颈部痠胀、疼痛、僵硬和活动受限。2、神经根型: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手麻木、无力、肌肉萎缩,手指尖过敏及皮肤感觉减退。3、交感神经型: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头痛、头晕,眼睛干涩,胸闷心慌,心律不齐,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吞咽困难,四肢发凉,高血压。4、椎动脉型: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偏头痛,头晕耳鸣,视物眼花,发音嘶哑,失眠,健忘,多梦,神经衰弱,记忆减退。5、脊髓型:主要表现为颈部疼痛,下肢无力、双腿发紧如踏棉花样感,抬步打飘,跛行,足尖不能离地,易跪倒,排便排尿困难,严重者大小便失禁。6、混合型:合并有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症型。其中,颈型是比较轻的症型,脊髓型是最严重的症型。

2、颈椎病反复发作特点

由于颈椎病症型繁多而复杂,所以,给颈椎病的治疗带来很大的难度。因而,针对各种症状的治疗方法也很多,如牵引、封闭、推拿、针灸、中药、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这些方法都能不同程度改善颈椎病的症状,对颈椎病的治疗是有效的,但没有一种专一、独特的根治方法,有些方法使用不当,甚至可以加重颈椎病的症状,如牵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有效的,但如果用在脊髓型和椎动脉型,可能会加重症状。另外,颈椎病经过有效治疗后,如果后期缺乏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功能锻炼,也是引起颈椎病复发的主要原因。

3、颈椎病的治疗方法

经多年对颈椎病的解剖、生理、病理以及生物力学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治疗颈椎病的最根本问题就是要恢复颈椎原有的正常的生理弯曲。人体的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颈弯曲、胸弯曲、腰弯曲和骶尾弯曲,具有合理的生物力学结构。如果颈椎间盘出现退行性改变,椎体增生,就会不同程度出现颈生理弯曲的改变,从而影响或压迫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椎动脉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所以,只有重建脊柱正常的生理弯曲,才能根本治愈颈椎病。另外,颈椎病一旦形成,出现疼痛等症状负反馈调节作用和脊柱代偿的生物力学改变,使颈生理弯曲消失,甚至出现反弓,从而使颈椎病难以治愈。针对这些原因,我在临床上制定出治疗颈椎病的四大法则:1、理筋调椎法。2、针灸通络法。3、中药扶正固本法。4、预防与保健法。理筋调椎法是根据生物力学原理,通过手法调整,逐渐使颈体恢复到正常的生理曲度。针灸通络法是针对颈椎病出现的气滞血瘀,经络阻滞现象,通过特殊循经针刺法,达到疏通经络,通则不痛的目的。中药扶正固本法是针对颈椎病患者多有免疫功能低下和内分泌功能紊乱,也就是中医所说的正气不足,气血瘀阻,所以,应用中医辨证论治,扶正固本,活血祛瘀,以达到整体治疗的目的。预防和与保健法是通过指导患者进行“颈椎保健操”功能锻炼和针对不同患者使用颈部的情况进行调整,改变颈部使用方式,寻找出符合每一位患者的预防方案,从而达到根治颈椎病的目的。

4、颈椎病的预防

颈椎病的预防是根据颈椎病的发生原因进行针对性的防护。如在运动、跳舞和劳动前,应做好准备活动,使颈部关节和肌肉充分舒展、协调,以防止颈椎损伤。从事会计、文秘、电脑等长期低头工作者,应保持良好的坐姿,每小时做一次保健操,防止颈部肌肉、韧带劳损。在家看电视、看书和睡觉时要保持正确的颈部姿势,如不要斜靠颈部看电视、看书,睡觉时枕头不要太高,同时防止颈部感受风寒。另外,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和合理膳食也是防治颈椎病主要方法。

颈椎病的预防和康复锻炼

颈椎病是由于颈部慢性劳损、退变为主要原因所引起的疾病,随着社会老年化以及人们从事频繁、单一使用颈部工作和生活,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因此,颈椎病的预防和康复锻炼具有重要意义。

1、保持正确睡眠姿势与枕头的位置

睡眠时头颈部以保持自然仰伸位为佳,这样能使颈部肌肉、韧带及关节处于放松和休息状态。对于不习惯仰伸位睡眠者,亦可采取侧卧位,但应尽量避免采用俯卧位,这种体位不仅影响正常呼吸,而且也不符合颈椎生理和生物力学需要,易造成颈椎劳损。

睡眠时枕头高低和位置的选择至关重要,一般枕头放置于颈后处,让颈部有点轻度后伸,以保持颈椎最佳的生理曲线。枕头不宜放置在头顶部,同时,枕头过高或过低都是不适宜的,因为枕头过高会增加颈椎间盘的压力,加剧椎体的退变,可谓“高枕有忧”。枕头过低势必造成颈椎处于过伸状态,易使后方的黄韧带向椎管内陷入,以致压迫和刺激脊髓。因此,枕头应选择中间低,两边高,质地柔软,透气,高低适中为宜。

2、  注意日常生活体位和姿势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动作均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诸如看书、看电视、开车及日常的各种坐姿等不良体位均会增加颈部劳损及椎间盘内压力,继而引发颈椎病,正确的姿势和体位则可以减轻颈部的疲劳,有利于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3、注意预防潮湿和寒冷

秋冬季节在户外活动时,由于气温多变,易受凉而引起颈部骨肉痉挛,诱发颈椎病的发生,因此,应注意防寒。夏季应避免在空调环境下冷风持续吹向身体,特别是头颈部,可造成颈椎内外的平衡失调而诱发或加重颈椎病的症状。同时,应避免长时间在潮湿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环境过于潮湿,必然引起排汗功能障碍,并易由此引起人体内外平衡失调而诱发颈椎病。

4、注意工作体位和改善工作条件

工作时由于各种职业本身的要求,必须保持长时间在某一种体位,例如办公室秘书,财经人员,电脑工程师,作家,钢琴师,流水线装配工,外科医生和手术室护士等,这些长期低头工作者,由于颈椎的前屈,其椎间盘内压力随着时间的延长而骤然升高,一旦超过其本身代偿限度则必然产生髓核后移,甚至后突而产生颈椎病。因此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处于被迫体位,定期改变头颈位体位,例如低头状态工作一小时,做五分钟颈椎操。

工作场所和环境应尽量做到与人体的生理解剖要求相符合,例如对桌椅的高度一定要根据个体身材高低加以调整,桌子过高或椅子过低时,势必造成头部过伸后仰和双肩上抬,使眼睛和桌面的距离缩短,不仅易造成颈肩部肌肉的劳损,而且易导致视力疲劳。相反,桌子过低或椅子过高,则使人处于过于前屈位置,更易导致颈部肌肉的劳损。一般应采取自然端坐位,胸部保持挻直,头部略微前倾,眼与桌面保持33cm左右的距离。

5、颈椎保健操和自我按摩

颈椎保健操: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手放于胯旁,面向南方,眼睛向前平视,嘴巴微闭,舌尖顶住上齿龈,略挻胸收腹。(1)头颈部尽量前屈,然后尽量后伸,动作尽量持续而缓慢,做九个循环为一节,每次做九节。(2)头颈部尽量右转再左转,动作尽量持续而缓慢,做九个循环为一节,每次做九节。(3)双肩尽量耸起而沉下,耸肩时吸气,沉肩时呼气,动作尽量持续而缓慢,做九个循环为一节,每次做九节。在做颈椎保健操时,如果嘴巴涌出口水,可将口水缓慢吞下,效果更佳。

自我按摩:取自然端坐位,略挻胸收腹,眼睛向前平视。(1)双手大拇指按压于太阳穴,双食指和中指放于额前,大拇按摩太阳穴九次,双手放下为一节,每次做九节。(2)双手大拇指按压于风池穴,其它手指扇形分开,按压于头部外侧,双手大拇指按压风池九次,双手放下为一节,每次做九节。(3)双手抱十,双掌心按压于颈部两侧,尽量持续而缓慢夹紧而后放松为一节,每次做九节。

中医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最佳方法

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 简称“肩周炎”。肩关节是人体全身各关节中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其关节囊较松驰,关节的稳定性大部分靠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和韧带的力量来维持。由于肌腱本身的血液供应较差,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退行性改变,加之肩关节在生活中活动比较频繁,周围软组织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磨擦挤压,故而易发生慢性劳损。肩关节周围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本病好发于50岁左右的年龄段,故俗称为“五十肩”。中医认为本病多为肩部感受风、寒、湿所致,故又称为“漏肩风”。又因为患病后常见肩关节僵硬,不能活动,好像冻结了一样,所以又叫它“冻结肩”、“肩凝症”。

肩周炎主要临床表现是肩部疼痛、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和肩部肌肉萎缩等。其发病特点是起病较为缓慢,病程较长,病史多在几个月甚至1-2年,初期以炎症为主,肩部疼痛难忍,甚至如触电样感,尤以夜间为甚,睡觉时常因肩痛怕压而呈特定卧位,翻身困难,影响睡眠。如果初期治疗不当,将逐渐发展为肩关节活动受限,不能上举,呈冻结状,影响日常生活,吃饭穿衣,洗脸梳头均感困难。严重时生活不能自理,肩臂局部肌肉萎缩,患者极为痛苦。

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诊断主要是根据发病年龄、病史和临床表现,一般诊断并不困难。主要有以下特点:(1)有慢性劳损和感受风、寒、湿邪病史。(2)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3)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诱发。(4)肩部肌肉萎缩,肩前、肩后、肩外侧均有压痛,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5)X线检查多无异常,病程久者可见骨质疏松。(6)严重者超声波检查可以发现肌腱的钙化点。

肩关节周围炎主要症状是疼痛、压痛和功能障碍。疼痛和压痛范围较为广泛,在三角肌、喙肱肌、肩峰下、冈上肌、冈下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肱二头肌短头肌腱、大圆肌、背阔肌和肩胛骨内侧缘等部位均可有疼痛和压痛。同时伴有肌肉痉挛和肩关节活动受限。而且,由于病人发病部位和严重程度各异,所以,治疗上要根据疼痛和压痛以及肩关节活动受限等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针对肩关节周围炎的病因和病理机制以及临床症状,应用中医中药方法能有效控制和治愈肩关节周围炎,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最佳治疗方法。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我总结出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四大法则:1、针灸通络法,2、理筋松动法,3、中药补益肝肾和通络止痛法,4、功能锻炼法。针灸通络法主要是根据中医经络循经感传理论,通过针刺特定穴位达到疏经通络和调和气血的作用,经络与气血运行通畅,通则不痛。理筋松动法主要是通过理筋手法,松解肩关节周围肌肉和肌腱的痉挛和粘连,从而达到改善和恢复肩关节的活动功能。中药补益肝肾和通络止痛法是根据中医肾主骨和肝主筋理论,通过补益肝肾,通络止痛达到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目的,同时也可以调节内分泌紊乱引起的肩关节周围炎。功能锻炼法是针对肩关节周围炎出现的肩关节功能障碍,根据肩关节机能解剖和生理病理特点,制定出一套功能锻炼的方法,以达到恢复肩关节活动功能的目的。

功能锻炼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多年临床实践,我们总结出一套功能锻炼的方法,即白猴献果、举火烧天、攀壁探宝和摸腰擦背。白猴献果法:两脚开立与肩同宽,眼睛向前平视,患侧上肢放于胯旁,掌心向前,慢慢向前平举,健手托住患手的肘部以协助举起,以不痛为度。举火烧天法: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眼睛向前平视,双手抱十,用健侧协助患侧举起,以不痛为度。攀壁探宝法: 两脚开立与肩同宽,面对墙壁,脚尖与墙缘约30厘米距离,患侧手掌心贴墙,手指贴墙慢满向上攀爬,以不痛为度。同样方法做外展爬墙。摸腰擦背法:用患侧手反背腰部,在健手协助下做上下运动,以不痛为度。

以上练功方法9次为1节,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做3、6、9节,每天做2次。

中医方法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

常言道:“病人腰痛,医生头痛”。这句话只是说明引起腰痛的原因繁多和复杂,医学各科疾病均有腰痛症状表现,这给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带来很大的困难,常见会引起腰痛症状的疾病就有50余种,如骨科方面疾病有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扭伤、腰肌劳损、骨质疏松症和腰椎管内肿瘤等。妇科方面疾病有月经病、卵巢附件炎、盆腔炎等。内科方面疾病有肾炎、肾孟肾炎、肝炎和胆囊炎等。外科方面疾病有肾结石、胆结石等。正因为引起腰痛疾病很多,所以,腰痛应尽快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酿成大病。尽管引起腰痛原因很多,但是,骨科方面引起的腰痛是主要的,尤其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生于青壮年,主要是由于腰部外伤和慢性劳损导致腰椎间盘退化、变性、膨出和突出,压迫其周围的马尾和神经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长期弯腰搬物,可以使腰椎间盘受力成倍增加,椎间盘损伤的机会加大;体育运动和跳舞等强力扭转腰部也是容易造成椎间盘突出的常见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典型症状是腰椎侧弯、变形和活动受限,腰部疼痛并伴有腿部疼痛、麻木,用力咳嗽和大便时疼痛加重。严重时出现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碍,肌肉萎缩,小腿发凉和皮肤无感觉,走路跛行等。

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之一,现代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其周围的神经引起的,所以,采用手术方法摘除椎间盘,以缓解对神经的压迫,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但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应谨慎选择,其原因是手术治疗破坏了腰椎及其周围组织结构,部分病人远期易造成医源性腰椎管狭窄症等后遗症,所以,只有经过非手术方法系统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并有进行性加重,出现大、小便失禁和截瘫趋势时,才考虑选择手术治疗。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非手术方法治疗,基本上能得到有效控制和痊愈。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和病理机制以及临床症状,应用中医中药方法能有效控制和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五大法则:1、卧床休息法,2、针灸通络法,3、理筋调腰法,4、中药活血化瘀、强筋壮骨法,5、功能锻炼法。我们曾对3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上述方法治疗,经随访结果总有效率达95.6%。现举一病案报告如下。患者赵某,男性,38岁,银行职员,发病前2年曾因抬重物不慎扭伤腰部致腰痛,活动障碍,在当地医院经拍X光片未发现腰椎骨折,以“急性腰扭伤”为诊断,给予理疗治疗后腰痛好转,但时常有腰部痠痛反复发作。本次于一周前由于痔疮病发作,在一次大便后,突发腰部疼痛,腰不能伸直,伴有小腿外、后侧及足背疼痛和麻木。就诊时检查发现腰部轻度向右侧弯曲,腰椎第4、5棘突右侧明显压痛,伴有向右小腿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右侧足拇指背伸力减弱,无明显肌肉萎缩,小腿皮肤感觉存在,髌腱和跟腱反射亢进,CT检查提示腰4、5椎间盘膨出。经治疗后2周症状明显改善,治疗6周后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工作,随访2年未见复发。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应注意以下几点:1、保持正确的劳动姿势,如弯腰搬重物时应先伸直腰部,再屈髋下蹲,然后用力伸直髋、膝关节,继之挺腰将重物抬起。坐位工作者,座椅的高度应恰好使膝关节能自由伸屈,腰部基部离座椅靠背不宜超过5CM, 座椅应能托住大腿,两足自由平放着地,过高或过低都易引起腰椎劳损。2、做好劳动保护工作,预防风、寒、湿的侵袭,由于风、寒、湿等易引起腰背筋膜炎,长期腰背肌肉痉挛会导致腰椎间盘内的压力增高,可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另外,劳动时不宜在某个固定姿势下维持时间过久,因为在强迫体位下易产生腰肌劳损,所以要定期改变姿势,使疲劳肌肉得到休息。3、家务劳动中应尽量避免长时间弯腰的活动,弯腰抬重物时要避免突然不协调的动作,量力而行,防止腰部劳损。4、加强锻炼,健身强体是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和其它疾病的重要措施,通过锻炼可以使全身各个脏器和系统功能增强,新陈代谢旺盛,能摄取更多的营养,骨骼坚强有力,神经系统反应敏捷,在从事各种活动时,准确协调,不易发生损伤。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和康复

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由于腰部外伤、退变等因素造成腰椎间盘纤维环变性、破裂,脱出的髓核和纤维环压迫脊神经根和(或)脊髓引起腰部疼痛和腿部疼痛、麻木为主症的一系列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约占腰腿痛病人的20%,如治疗不得当或失治,将造成腰腿痛反复发作,严重者会出现大小便失禁和瘫痪等,因此,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预防和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1、保证正确的劳动姿势

正确的劳动姿势可以防止腰部劳损,延缓椎间盘退变的进程和有利于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站立位劳动时,髋和膝微屈(15度左右),自然收腹,双侧臀肌向内收缩,使骨盆前旋,腰椎变直,腰骶角减少,脊柱支撑力增大,有利于减少腰椎和腰骶关节的劳损。坐位工作时,坐椅的高度应恰好使膝关节能自由伸屈,腰部靠近坐椅靠背,坐椅能托住大腿,两足自由平放着地。半弯腰劳动时,应保持下腰部伸直、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使重力落在髋关节和双足处,则不易引起腰部劳损。弯腰搬重物时,应先伸直腰部,再屈髋屈膝下蹲,然后用力伸直髋、膝关节,继之挻腰将重物搬起。

2、预防风、寒、湿的侵袭

风寒湿的侵袭可产生腰腿痛。其原因主要是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小血管收缩和肌肉痉挛,致使皮下脂肪、肌筋膜直至骨膜等结缔组织水肿、增生,产生无菌性炎症,引起腰腿痛,即所谓的肌筋膜炎。因腰背肌肉持续性痉挛致椎间盘内压力升高,可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因此,无论是在生产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要避免风寒湿的侵袭。

3、避免强迫体位和加强劳动保护

在某个固定姿势下劳动时间不要太久,特别是弯腰或反复扭转身体的工作,因在这种强迫体位下,易产生腰肌劳损。要定期变换姿势,使疲劳的肌肉得到休息。同时,加强劳动时腰部的保护,如经常弯腰劳动或挑抬重物者,可用宽腰带以加强腰部的稳定性。但宽腰带只能在劳动时应用,平时要解下,否则,可招致腰部力量减弱和腰肌萎缩,反而产生腰背痛。

4、做好妊娠期和哺乳期的保健

妇女在妊娠期和哺乳期时由于内分泌的改变,下腰部和骨盆的肌肉、关节囊及韧带松弛,下腰椎负荷增大,椎间盘内压升高,稍有不慎即可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但临床上并不多见,尽管如此,在此期间仍应认真做好卫生保健工作,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

5、戒烟

吸烟过多可引起腰痛,其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烟中含有某些化学物质使血管内皮收缩、血管壁缺血、缺氧、椎间盘营养状况恶化,从而加速了椎间盘退变的进程有关。另外,吸烟可引起咳嗽,而严重的咳嗽会引起椎间盘内压力升高,促进椎间盘退变,在此基础上轻微的外力就能发生腰椎间盘突出症。

6、腰背肌康复训练

(1)五点支撑法:病人仰卧,用头、双肘和双足跟为支点,腰背部后伸。

(2)三点支撑法:病人仰卧,上肢放于胸前,用头和双足跟为支点,腰背部后伸,尽量使背部腾空。

(3)飞燕点水法:病人腑卧,双腿和双手向背上腾起,头后仰,如飞燕式。

(4)屈伸旋转法:病人直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两手放于胯旁,做腰部前屈、后伸、左右侧屈的活动。

以上动作九次为一节,根据个人身体状况,每次可选择做三、六、九节。先做五点支撑法,逐渐再做三点支撑法,功能锻炼以不痛为度。

7、下肢肌肉的康复训练

(1)股四头肌康复训练:病人仰卧或坐位,足部挂一沙袋,作膝关节抗阻力伸屈运动。

(2)胫前肌康复训练:病人仰卧或坐位,做足背伸运动,或练习用足跟行走。

(3)小腿后群肌康复训练:病人仰卧或坐位,做足跖屈运动,或练习用足尖行走。

(4)下肢肌群综合康复训练:病人仰位或站立位,作伸、屈髋关节、膝关节,足背伸、足跖屈的训练。简易实用的方法:下蹲、跳跃、踢球和跑步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谨慎选择手术治疗

手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之一,现代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其周围的神经引起的,所以,采用手术方法摘除椎间盘,以缓解对神经的压迫,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临床医学实践研究证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应谨慎选择,其原因是手术治疗破坏了腰椎及其周围组织结构,部分病人远期易造成医源性腰椎管狭窄症等后遗症,所以,只有经过非手术方法系统治疗6个月以上无效,并有进行性加重,出现大、小便失禁和截瘫趋势时,才考虑选择手术治疗。其实,大多数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非手术方法治疗,基本上能得到有效控制和痊愈。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生于青壮年,主要是由于腰部外伤和慢性劳损导致腰椎间盘退化、变性、膨出和突出,压迫其周围的马尾和神经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长期弯腰搬物,可以使腰椎间盘受力成倍增加,椎间盘损伤的机会加大;体育运动和跳舞等强力扭转腰部也是容易造成椎间盘突出的常见原因。

腰椎间盘突出症典型症状是腰椎侧弯、变形和活动受限,腰部疼痛并伴有腿部疼痛、麻木,用力咳嗽和大便时疼痛加重。严重时出现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碍,肌肉萎缩,小腿发凉和皮肤无感觉,走路跛行等。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和病理机制以及临床症状,应用中医中药方法能有效控制和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多伦多国医堂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五大法则:1、卧床休息法,2、针灸通络法,3、理筋调腰法,4、中药活血化瘀、强筋壮骨法,5、功能锻炼法。曾对3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上述方法治疗,经随访结果总有效率达95.6%。现举一病案报告如下。患者赵某,男性,38岁,银行职员,发病前2年曾因抬重物不慎扭伤腰部致腰痛,活动障碍,在当地医院经拍X光片未发现腰椎骨折,以“急性腰扭伤”为诊断,给予理疗治疗后腰痛好转,但时常有腰部痠痛反复发作。本次于一周前由于痔疮病发作,在一次大便后,突发腰部疼痛,腰不能伸直,伴有小腿外、后侧及足背疼痛和麻木。就诊时检查发现腰部轻度向右侧弯曲,腰椎第4、5棘突右侧明显压痛,伴有向右小腿放射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右侧足拇指背伸力减弱,无明显肌肉萎缩,小腿皮肤感觉存在,髌腱和跟腱反射亢进,CT检查提示腰4、5椎间盘膨出。经治疗后2周症状明显改善,治疗6周后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工作,随访2年未见复发。

脊源性性功能障碍的中医诊治

阳萎是阴茎勃起功能障碍。通常在有性刺激和性欲情况下,阴茎不能勃起或者勃起不坚,勃起时间短促。有几种情况:有的在任何情况下均不能勃起;又有的仅在兴奋时不能勃起,但在睡眠或膀胱充盈时反而不自觉地勃起;又有兴奋开始时勃起良好,但在要进行性交时而又软弱无力。早泄是指在同房时男方尚未与女方接触或刚接触便发生射精,以致不能继续正常性生活者,称为早泄。由于脊柱力学平衡功能失调引起的阳萎、早泄及性欲减退者称为脊源性性功能障碍。

脊源性性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与诊断如下:1、在颈椎、胸椎、腰椎均可引起,在颈、胸、腰段可触及棘突偏歪,棘旁压痛,及条索状反应物,韧带水肿。2、性欲减退,阴茎萎而不举,举而不坚,伴随腰背酸痛、头晕、失眠、记忆力减退、心慌、下肢酸软无力或麻胀不适、怕冷等,或下腹部胀闷不适,腰活动及行走均觉不利。3、颈、胸、腰段X线片、骨盆平片示椎间模糊、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等。4、单纯手法治疗后症状改善。

性功能障碍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病变,因此,必须详细询问病史,经泌尿生殖系统的全面检查,以排除其它原因。对于脊柱力学平衡失稳引起者,同时伴有相应部位的症状,如在颈段,则表现为颈椎病症状,若在胸、腰段,则表现为胸、腰段相应部位的症状,如胸椎小关节紊乱,腰椎关节错位,腰椎小关节紊乱等对交感神经的刺激,同时可以刺激脊神经根,而出现肢体麻木、疼痛、肌肉痉挛、萎缩等。

现代研究发现,脊源性性功能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引起的:1、颈椎病造成高级神经功能及神经中枢的机能失调,使内分泌功能紊乱,抑制垂体的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造成睾丸生精减退。2、阴茎的海绵体内有与动脉相通的血窦,当动脉扩张时,一方面由于流入阴茎的血液增多,并充满于血窦内,使阴茎体积增大而勃起;另一方面,由于静脉被胀大的海绵体压迫而使静脉回流受阻,进一步促进勃起。阴茎内的小动脉同时受盆腔内脏神经(副交感神经)和腹下神经(交感神经)支配,盆腔内脏神经兴奋,血管扩张,引起勃起,腹下神经兴奋,则血管收缩,阴茎变软。脊髓的勃起中枢在骶髓1-3节段,并受大脑皮质的控制。颈椎病由于刺激和压迫交感神经和椎动脉,反射性地使大脑皮质中枢受到抑制而引起。3、脊柱力学平衡失稳可造成各级性控制中枢兴奋性增高与降低。阳萎与早泄是各级性控制中枢兴奋与抑制两方面协调失衡的两种表现,很可能是性兴奋增高,于是各级中枢负担加重,最终导致衰竭而进入抑制状态。当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胸、腰部或慢性劳损时,均可导致胸、腰部的关节发生移位,局部肌肉、韧带、关节囊、椎间盘等组织发生损伤。支配阴茎组织的交感神经纤维通过变形椎间孔的骨性狭窄处时可受到刺激或压迫,或可受到局部损伤组织炎症及粘连的牵拉刺激,引起腹下神经的兴奋性增高,加强对阴茎勃起机能的抑制而出现阳萎。4、骶髂关节的错位或劳损,均有可能造成梨状肌的充血、水肿、痉挛等,刺激或压迫穿过坐骨下孔的阴部神经,降低了阴茎勃起的冲动传导而出现阳萎。

根据脊源性性功能障碍病机理,传统的中医循经点穴、调椎理筋和针灸通络法是治疗脊源性性功能障碍的理想方法。循经点穴法是通过脊椎相应的特殊穴位,激发循经感传,达到治疗目的。调椎理筋法是通过纠正脊柱的偏歪棘突,复位后在相应部位进行分筋、理筋等手法治疗。针灸通络法是通过针刺督脉和任脉以及两侧特定穴位,疏通经络,补肾壮骨,增强性机能。

梨状肌损伤引起的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是由腰4~5神经和骶1~2神经的前支组成,由椎间孔发出后,走行于骨盆后侧,在梨状肌下部出骨盆而入臀部,在股骨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沿大腿后侧向下行,在腘窝上角处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坐骨神经是人体最粗大、最长的神经,容易受到损伤,在其分支以上的走行部位由于各种原因的刺激和压迫,均可引起坐骨神经痛。常见的原因有梨状肌损伤综合征、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梨状肌位于臀部深面,起于骶骨前面的外侧面,向外经坐骨大孔,止于股骨大转子尖端。其功能是使髋关节外旋,并协助外展后伸髋关节。此肌肉很深,正常情况下不能触及,然而,如肌肉痉挛,当触及肌肉时,手指会探知索带样结构,当髋关节过度外旋或外展,或肩负重物,久站、久蹲,感受风寒均可损伤梨状肌,使该肌肌膜破裂,或有部分肌束断裂,梨状肌出血、炎性水肿并呈保护性痉挛状态,后期常可成一硬性条索状肿块,压之疼痛,久而久之,也可引起臀大肌和臀中肌萎缩。由于坐骨神经一般是从梨状肌下缘出骨盆,当梨状肌损伤时,会压迫或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臀部疼痛和痠胀,大腿后侧及小腿外侧有放射性疼痛或皮肤感觉减弱,跛行。髋关节内收、内旋受限,并可加重疼痛。此外,坐骨神经与梨状肌关系还存在着生理解剖变异,更加容易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发作。坐骨神经大多数经梨状肌下孔出骨盆(60.5%), 在少数情况下,坐骨神经分成两股,一股穿梨状肌,一股穿出梨状肌下孔,或一股出梨状肌上孔,一股出梨状肌下孔,也有分成多股出骨盆者,各种变异类型合占39.5%。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的特点是髋部有过度外旋或外展的损伤史,并出现明显的坐骨神经循行部位的疼痛和痠胀,传统的中医针灸方法治疗,效果显著。


膝骨性关节病的治疗与预防

膝骨性关节病(又称膝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是中老年人的常见多发病,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正常生活。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关节软骨的退行性变和关节韧带附着处增生形成骨赘(骨刺),并由此引起的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和功能障碍。骨性关节病虽然从关节软骨起病,但影响整个关节结构,包括软骨下骨、韧带、滑膜、关节囊及关节外肌肉,最终因关节软骨全部脱失而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有些中老年人走路步态蹒跚、上下楼时膝关节疼痛难忍,实际上这都是骨性关节病在作怪。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计,骨性关节病在女性患病率中占第四位,在男性患病率中占第八位。发病率占25%,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这种疾病会不断地增加。治疗这种疾病还将会耗费巨大的医疗保健资源。因此,膝骨性关节病的早期治疗与预防非常重要。


现代医学认为膝骨性关节病的根本原因是关节软骨受破坏,软骨细胞不能合成正常的透明质酸以及聚氨基葡萄糖产生的短链蛋白多糖聚合物从胶原网状结构上逸出,导致软骨基质软化并失去弹性,丧失强度,并引起软骨下骨的硬化或囊性变及骨赘形成。从而产生疼痛和运动障碍,严重导致患肢病残。其治疗的基本目的是缓解症状、改善功能、延缓进程及矫正畸形、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常用口服药有特异性COX-2制剂塞来昔布和罗非昔布以及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均能有效地改善膝骨性关节病的疼痛症状,但昔布类药物可引起肾毒性,昔布类药物诱发肾损伤的最大危险是那些原有肾病变、心衰、肝功能不全、高血压、服利尿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患者以及老年患者等。全球3000多万患者应用NSAIDs药,但有较严重的并发症是胃肠道损伤如穿孔、溃疡或出血等。关节腔内注射药物如透明透明质酸制剂有利于缓解关节疼痛,增加活动度,消除滑膜炎症及延缓疾病进展。手术治疗如关节镜清理术和人工关节置换术。

传统中医认为膝骨性关节病发病以肝肾亏虚为内因,风寒湿邪侵袭及劳损为外因,瘀血及痰湿为病理产物。肝肾亏虚或气血不足,抵御无力,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留于关节,痹而不通。或劳力伤损,气滞血瘀,络脉痹阻,关节失于濡养而发病。治疗主要从补肾、活血、祛痰三方面着手,动物实验表明补肾活血中药能降低血清、关节软骨及滑膜NO水平,延缓OA的组织学改变进程,抑制本病的发生发展。通过研究表明活血化瘀治疗能改善骨内血流动力学和血液流变性状态,能显著降低骨髓血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和血浆纤维蛋白含量从而达到保护关节软骨、防止膝骨性关节炎的目的。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病情复杂、病程较长的疾病。中医药治疗本病则形成了明显的特色和治疗系统,采取分期分型、标本兼治、内外结合的系统治疗。中药内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急发时逐邪祛瘀,辅以扶正。缓解期补肝肾强筋骨,健脾胃充气血,辅以通络。治法以补肾活血、温经散寒、祛风除湿、化痰软坚法为主,剂型以汤剂内服为主。中医外治法有熏洗法、中药敷贴法、针灸、手法调整等。熏洗法以通络为主辅以祛邪,可分为祛瘀除湿通络法、散寒除湿通络法、搜风散寒通络法。药物敷贴用于急性期温经散寒、消肿止痛。手法用于亚急性期,温养筋脉、温养关节、松解粘连。辨病施治手法与辨证施治手法相结合。针灸以邻近取穴及温灸为主。同时患者应积极配合功能锻炼。中医药疗法不良反应少,可同时对局部及整体进行治疗,很适合膝骨性关节病的病情特点且便于长期使用。

膝骨性关节病的预防十分重要。1、功能锻炼:可以预防、延缓和减慢骨性关节病的进程。包括:打太极拳、游泳、散步、骑脚踏车、仰卧直腿抬高或抗阻力训练及不负重位关节的屈伸活动。2、避免有害的运动:如爬山、爬楼梯或下蹲起立等活动会增加关节扭力或关节面负荷过大。3、控制体重:有关研究表明,下楼时膝关节承受的冲击力是体重的3-5倍,因此,减去5公斤体重就能消除15-25公斤作用于膝关节的冲击力。减轻体重可以倍减轻膝关节的负担。4、注意保暖,防止潮湿等。5、劳逸结合:适当休息,不要让受累关节负担过重,一般不需要完全休息,但要少走路,不要长时间站立,发作期间多休息。












加国无忧提醒您:服务黄页所有信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由信息提供者负责,请慎重审核和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