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页首页 /
  2. 中医诊所 /
  3. 中医皮肤病专家---主治各种皮肤顽症、敏感 /
中医皮肤病专家---主治各种皮肤顽症、敏感
皮肤病
416-913-2336
647-271-9911 · 备用电话
联系人:
丁华中医师 (英语/国语)
联系电话:
416-913-2336
备用电话:
647-271-9911
服务区域:
大多地区


中医皮肤病专家
副主任中医师
丁华
丁医师受正规中医大学教育,从事皮肤病临床35年。2000年晋升中医皮肤科副主任医师,精研皮肤病35年,自创一套独特皮肤病医疗法,临床经验极丰富,治愈皮肤病数以万计。曾发表中医皮肤科学术论文30余篇,获中国中医皮肤专科(银屑病,黄褐斑,白癜风等)成果奖多项,历任中华中医学会及中医皮肤科学会理事,入选《中国名医大典》。
根治各种皮肤顽症:牛皮癣,遗传过敏性湿疹,荨麻疹,瘙痒症,暗疮,带状疱疹,过敏性皮炎,湿疹,扁平疣,酒糟鼻,鹅掌风,甲癣,体股癣,痒疹,白癜风,黄褐斑,脱发,硬皮病,皮肌炎,鱼鳞病,红斑狼疮,紫癜,疣痣,疤痕,尖锐湿疣,淋病,非淋,生殖器疱疹等。
独家开展特色治疗:
特效中药激光无痛无疤速除黑痣, 雀斑, 纹身.
中药面膜速治暗疮, 黑斑, 嫩肤, 除皱, 改善晦暗皮肤.
特效中药穴位敷贴,速治鼻敏感
针灸速效减肥, 一疗程可减8-10磅
耳穴、中药减肥贴快速减肥
地址:4211 Sheppard Ave. E. Unit A101 Scarborough ON,;M1S 5H5
TEL:416-913-2336     6472719911

丁华中医师专栏 地址:4211 Sheppard Ave. East Unit 101

(Midland/Sheppard,中城商场内 丁华中医诊所),Scarborough, M1S 5H5

电话:4169132336
痤疮的中医治疗
痤疮,俗称粉刺、暗疮、青春痘。中医古书称肺风粉刺、面疱、酒刺。是常见的一种由毛囊皮脂腺分泌异常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为皮脂溢出过多,在面、背、胸部发生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与瘢痕等损害,本病主要发生于青年男女,大多数病人发育期后渐渐减轻、痊愈。医学家曾统计青春期男女80%以上都曾有过或轻或重的痤疮,其中一半以上属于轻型,有少部分中度、重度病人如治疗不及时会形成凹陷性的疤痕(如桔皮脸)或凸起的瘢痕。严重者青春期过后仍不减轻,如40岁过后仍有多发活跃的暗疮皮疹,这类病人大多有家族遗传性。另外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痤疮,多发于青春期后的女性,多发年龄为30-40岁左右,此类暗疮或为内分泌失调引起的迟发性暗疮,或为化妆品使用不当引起的隐性痤疮(化妆品皮炎)。还有一种油性痤疮,是由于长期接触汽油、沥青类物品引起,可发于手背、肘臂、面部等暴露接触部位。
痤疮的发病原因中医认为或为自身血热内盛,或为过食辛辣肥甘厚味致肺胃积热,或属于气血淤滞或属于痰湿郁结,或属于冲任不调而致。痤疮在临床上按皮损种类大致分丘疹脓疱型痤疮(常见于初期较轻的患者)、人工皮炎型痤疮(除丘疹、脓疱外,伴指甲挤刮后的紫红瘢痕及色素沉着)、隐性痤疮、结节性痤疮、囊肿性痤疮、恶液质性痤疮、瘢痕疙瘩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上述类型痤疮除单纯的丘疹性或轻脓疱型痤疮不会留下疤痕外,其余类型痤疮如不及时治疗,均可留下或轻或重或为凹陷性小疤痕或为隆起性瘢痕的损害。本病治疗应内调外治配合方可见效。内治以中药辨证分型内调为主,外治则据不同类型采用中药外搽、中药熏洗、中药面膜、手法粉刺排出及红外线照射等,下面谈一谈中药分型内治。
(一)肺胃蕴热证:本型临床最常见,多发于青春期男女,证较轻,多发面及前额,重者伴发胸背部 ,皮疹散在分布,或红或不红,如小米大丘疹渐增多,或伴黑头粉刺,用手挤压可见白色粉渣样物,或伴发小脓疱,面部皮肤油腻。可有口渴感,小便黄,大便干,舌红苔薄黄或厚腻,脉滑数。
治宜:清泄肺胃蕴热
(二)气血淤滞证:见于久治不愈患者,面部暗疮色红或暗红,日久或多年不退,女性月经期加重,经后减轻,可伴月经不调,疼经,经血夹带血块等。男性则面色晦暗或紫红,舌质黯红或有瘀斑,脉沉细涩。
治宜:行气化瘀 清肺散热
(三)痰瘀结聚证:多发面颊及下颌,且反复发作,久不消退,逐渐成黄豆或蚕豆大肿物,日久几个小粉刺会红肿融合成一个大粉刺,形成凹凸不平的粉刺囊肿,部分粉渣流出遗留色素或疤痕。舌质淡,苔滑腻,脉濡或滑。
治宜:活血祛瘀,化痰软坚散结
(四)冲任不调(内分泌失调)证:多见于30-40岁左右女性,或为多发口周下颌的红色丘疹,或为面部散发的隐性粉刺、暗瘀斑、脓疱疹,多面色晦暗无光泽,患者多有月经不调,或经期不准,或月经过多过少,或经色暗淡舌质淡暗或淡红,脉细。
治宜:调和充任
典型病案:
吕小姐,女,36岁。20岁左右曾有过较轻暗疮,后自愈,5年前来多伦多,3年前无明显原因面部突发暗疮,且渐增多,自用手可挤压出白色米渣样物,有脓疱、红色丘疹,伴月经量少色暗,大便略干,舌尖红苔薄,脉细数。查面部(额、两颊、下颌)满布隐性痤疮(外观不明显,略高于皮面,用手可触摸到,如用洗面奶或香皂洗脸时更易触及皮下一粒粒小硬结))及暗红色炎性黄豆大小粉刺疱,暗紫斑,色沉,面色青黑。患者曾多方治疗,曾服中药、美容治疗、中药外涂、西药治疗、粉刺针挑刺,但均无效,反而加重。此例病人属冲任不调,兼肺胃积热。治宜:中药调和冲任,兼清热散结,外用手法粉刺排出(须按毛孔排列开放之方向自然将粉刺、脓血排出干净)加中药暗疮面膜治疗,配合红外线烤电,每周治疗一次,共治疗3次,患者面部皮肤转为红润光泽,暗疮瘀斑全消,病情痊愈。
暗疮本是小病,一般人们会认为属于正常现象,不治也罢,但有不少重型暗疮可毁坏容貌,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在临床上治疗暗疮除辩清证型中药内调外,外治也是很重要的,根据暗疮皮损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外治疗法,方法得当,疗效可谓立杆见影。对于青春期及有家族史的患者还应注意忌口,少食辛辣刺激、油腻、甜食,每日可用热水敷面,勿用指甲挤压粉刺。
湿疹的中医治疗
湿疹是常见的过敏性皮肤病,以红斑、丘疹、水疱、糜烂、渗出、瘙痒和反复发作为主要表现。其皮损多对称发生,剧烈瘙痒,慢性病程、反复发作、病情顽固难愈是其特点。湿疹是现代医学的病名,它由希腊语“Ekzein”演化而来。中医古书中没有“湿疹”这个病名,但有许多类似于湿疹的病名,如“奶癣”、“旋耳疮”、“四弯风”、“绣球风”、“窝疮”、“脐湿疮”等,分别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婴儿湿疹”、“耳周湿疹”、“异位性湿疹”、“阴囊湿疹”、“手部湿疹”、“脐部湿疹”。
本病的发病原因,中医认为多为先天禀赋不耐,又加后天失其调养,饮食不节,如过食腥荤动风发物 及辛辣厚味,或嗜烟、酒、浓茶等食品,以致生湿停饮,湿困中焦,脾失运化,蕴湿内停;或因腠理不密,淋雨涉水,或工作、居住环境潮湿,或受湿邪,侵袭皮腠发为本病。因此湿是本病发病的内在因素,从湿疹的临床特点来看湿疹与风、湿、热三邪关系密切。现代医学则认为引起湿疹的因素可能是:遗传体质(如敏感体质)、精神与神经功能障碍(如精神刺激、疲劳、精神紧张、压抑)、病灶感染(细菌、真菌与病毒引起敏感)、消化系统功能障碍、血液循环障碍、内分泌与代谢紊乱,另外营养缺乏、肝脏功能失常等也可以是湿疹的病因。湿疹在临床上表现多种多样,按皮损炎症的情况将其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湿疹三型。
1)急性湿疹 :发病急,痒重,潮红斑、丘疹、水疱、肿胀、渗出、糜烂、结痂。
2)亚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经治疗病情减缓,潮红、肿胀不明显,渗出减少或无,有结痂及鳞屑脱落。
3)慢性湿疹 :由急性、亚急性湿疹转化而来,或一发病即呈慢性过程,潮红、水肿、丘疹、炎症不明显,主要为暗紫红色上有鳞屑的干燥、浸润肥厚斑块,重则苔癣样斑片,或有角化过度、皲裂、脱屑、剧烈瘙痒,慢性发病,顽固难愈。对应于上述三型湿疹中医临床常分三类证型辨证施治。
一、热盛挟湿型:病程短,发病急,多为急性湿疹或慢性湿疹急性发作,皮损潮红灼热水肿,很快粟疹水疱成片,流水渗液,瘙痒无度,抓破则又痒又痛。常伴身热心烦、口渴思饮、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宜:清热利湿 解毒止痒
此型应配合中药清热解毒、收湿止痒水剂湿敷及中药糊剂外擦,急性期内外配合治疗及时,痊愈较快。
二、湿盛挟热型:多见于亚急性湿疹,发病较缓,皮损以丘疹、丘疱疹及小水疱为主,潮红较轻,水肿明显,瘙痒,抓后糜烂渗出。常伴身倦乏力、胸腹胀满、纳食不香、大便或正常或溏或先干后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或白腻,脉滑或弦滑。
治宜:清脾除湿 佐以清热
对于此型可采用中药洗剂或软膏交替使用。
三、血虚风燥型:多见于慢性湿疹,病程日久皮损粗糙肥厚,瘙痒重,可见抓痕、血痂、苔癣化及色素沉着,此型患者或无明显全身症状,或有身倦乏力、食纳不香、下肢沉重、舌淡体胖苔白,脉沉缓或滑。
治宜:健脾养血祛风润燥
此型中药外用可选油剂、软膏及草药熏洗。
上面所述是常见普通类型泛发全身或散发无特定部位的湿疹,临床上因病因、发病部位及临床表现不同,尚有几种常见特殊类型湿疹,下面简单分述其临床表现及中医辨证施治。 一、奶癣(婴儿湿疹):发于婴儿期,多发头顶、眉间、颌下、颈、腋下、股等处,重则泛发全身,皮损可为红斑、鳞屑或糜烂、渗液、结痂、瘙痒,患儿常哭闹不安,伴小便短赤。
临床分两型:胎热型:治宜 清心导赤 育阴止痒
湿热型:治宜 清热化湿 滋阴止痒
此型湿疹患儿幼小,服药困难者可以中药浸洗,中药霜膏类外用为主,如湿热重可让其母内服中药通过乳汁哺喂婴儿。
、四弯风(即异位性湿疹)
此型在本报第106期已详述,此处不再赘述。
、旋耳疮(耳周湿疹)发于耳后折缝及耳周,皮肤灼红,肿胀,破溃粘水淋漓,糜烂结痂,重则耳后折缝裂开状如刀割,有时出血水。部分患者伴口干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治宜:利湿泻肝 清胃泻火
外用中药湿敷后外擦中药油糊。
、绣球风(阴囊湿疹)此型多为慢性发病,多病情反复,或为红肿、糜烂、渗液结痂或为干痒苔癣化肥厚伴鳞屑性皮损,急性期患者可伴口干、口苦,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疏肝清热 利湿止痒
急性期外用中药湿敷,外擦糊剂。对慢性期干燥、脱屑、瘙痒者治宜滋阴润燥止痒,外用中药蒸敷熏洗,外擦软膏。
、窝疮(手部湿疹)多发指掌部位,重则漫延手背、手腕等处,初起为丘疱疹、水疱,多对称发生,进一步发展则可有黄白脓疱,破溃流黄粘水,痒痛相兼,时好时发,病情顽固,临床分三型:
湿重:多发指掌心,多为丘疱疹,脓疱,破则流水,痒痛相兼。
治宜:清心渗湿
风多:皮疹以丘疹为主,干燥脱皮、皲裂,干痒难忍。
治宜:养血熄风 滋阴润燥
阴虚:皮肤粗糙脱屑,反复日久不愈,瘙痒时轻时重。
治宜:滋阴润肤 除湿止痒
对手部湿疹,中药外用可据不同证型选用中药湿敷、浸泡、熏洗及外擦中药糊、霜、油、软膏类。
、脐湿疮(脐部湿疹)患者幼儿多见,成年人偶发,脐窝及脐周见丘疹、丘疱疹,重则糜烂渗出,红赤烂痒,破则兼疼痛。
治宜:清热利湿 散风解毒
中药外用有糜烂 则湿敷,中药粉外擦,如丘疹为主,则中药洗加中药糊外擦。
临床上类似于湿疹表现的病很多,尚有自身敏感性湿疹(自身有一原发慢性皮肤病灶引起过敏反应)、传染性湿疹样皮炎(炎性病灶分泌的细菌毒素分泌物引起周围病变)、接触性湿疹(接触过敏物引起,如染发剂、胶布、膏药、外擦药、表带、皮带扣、项链等过敏)、脂溢性湿疹(皮脂腺分泌异常引起的皮肤炎性病变),这些病都可根据病情采用中药辨证施治,对应治疗。
湿疹是一种趋向慢性的顽固性皮肤病,中药治疗湿疹在临床上有很好的效果,急性期湿疹及时采用合理的中药内服外用可在一周左右时间治愈,对慢性反复发作的湿疹应仔细辩清证型,查明病因,对症用药,坚持治疗,同样可以彻底痊愈。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湿疹,如以内因致病为主,则重在内调,如以局部外因致病为主,则尽可能避免过敏源,以外治为主。总之湿疹虽顽固,病种虽复杂多变,只需寻根求源,找出病结所在,对因对症下药,则疗效显著,治愈不难。
神经性皮炎的中医治疗
神经性皮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属于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其特点是皮损多对称分布于颈项、肘、膝及尾骶处,局部皮肤粗糙,纹理加深,增厚如苔癣状,多干燥无渗出,阵发性剧烈瘙痒.本病多发于中青年人,老人、儿童发病较少.中医古书称本病为"顽癣"、"干癣"、"纽扣风"、"牛皮癣"、"摄领疮"(现代一般称银屑病为牛皮癣).意指本病干燥不流水,皮肤增厚状如牛项之皮,厚且坚韧.由于本病临床顽固难治,因此亦属"顽癣"之类.
本病的发生中医认为主要因七情内伤(如情志内伤,常见于城市中年女性,多因情志不遂,精神紧张,压力过大,以及情绪波动、性情急燥等精神因素,导致肝气郁结,日久化热生火,伏于营血,致血热营血失和.血热日久则生风,风盛则燥,耗血伤阴,肌肤失养)及风邪侵扰(风邪客于肌肤,郁于皮表,日久化热,阴血耗伤,经脉失和,肌肤失养)。西医则认为此病与精神过度兴奋、或忧虑、过分悲伤等精神因素有关。临床上本病按皮损多少、病情轻重分四型:即限局性神经性皮炎、多发性神经性皮炎、泛发性神经性皮炎及弥漫性神经性皮炎。限局性神经性皮炎往往与神经情绪有关。多发及泛发性神经性皮炎与过敏、消化系统紊乱有一定关系。弥漫性神经性皮炎往往发于中老年人,与内分泌障碍,生活环境改变,消化系统紊乱及某些过敏因素有关。下面详述四类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症状及中医分型证治。
(一)、限局性神经性皮炎:皮损多发颈背、肘膝伸侧面或尾骶部。头面部(头皮、额、眼皮等)、四肢、腰部等处也可发生。皮损多为1-2处,单侧或对称,多为过度搔抓后形成的肥厚、粗糙、有少量脱屑的苔藓化斑块,初期可有红疹,日久多为肤色或褐色斑块。剧痒,重则影响睡眠,慢性发病。
中医治疗:
风热证:多为急性期,初发期,皮损色红,或伴红疹、脱屑,或暗褐、抓痕、血痂,伴剧痒、口干 ,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宜:疏风清热止痒
肝郁证:皮损如前,伴心烦不宁或情志抑郁或急燥易怒、夜寐不安,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宜:舒肝解郁 活血止痒
本型中医外治可采用中药包蒸敷疗法、梅花针疗法、针灸法及包封疗法、封闭疗法等。
(二)、多发性神经性皮炎:本型皮损同上型但皮损至少在3-4片以上且对称性分布,好发于四肢伸侧。发病多在春秋季或春秋季加重。皮损有时伴发红斑、丘疹、炎症性斑疹、脱屑等。
中医治疗
风热证:多见急性期,证治同上型。
脾虚狭湿证:伴见腹胀便溏、乏力、舌淡胖苔白厚,脉濡。
治宜:健脾除湿 祛风止痒。
血虚证:伴心悸失眠多梦,或头晕,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宜:养血润燥 祛风止痒。
瘀血证:皮损增厚.粗糙色暗.舌暗瘀点、瘀斑、脉涩.
治宜:祛风解表 活血化瘀.
肝郁证:伴精神抑郁,脾气急燥,月经提前,伴紫色血块。
治宜:疏肝清热 活血化瘀
外治宜采用较温和外用药,如油膏剂,中药包蒸敷亦可选用。
(三)、泛发性神经性皮炎;可由限局性及多发性神经性皮炎用药刺激及一些诱发因素致蔓延加重泛发全身,或全身发病由局部皮疹泛发全身。发病常呈急性,除原发局部增厚粗糙斑块外,可伴红斑,丘疹及炎症性斑丘疹,患者多烦躁不安、失眠、口渴。
中医治疗:
风热症:皮肤色红,剧痒,心烦,口干,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宜:疏风清热,解毒止痒.
气血两燔症:皮损色鲜,剧痒灼热感,伴烦燥不安,急燥易怒,失眠舌红或红绛苔黄.脉数.
治宜:清热凉血 消风止痒.
此型外用可采用中药药浴法及温和霜剂.膏剂
(四)、弥漫性神经性皮炎:多发于老年人,多由老年瘙痒症长久搔抓过度,形成全身皮肤大片肥厚、色素沉着,状如牛皮的角化苔藓化斑片。多发躯干及四肢,面及手足掌不发生皮损。病程慢性,可伴淋巴结炎性肿大。
中医治疗
毒热血瘀证:伴烦躁、失眠、便秘、口干,舌红瘀斑,苔黄腻,脉沉滑有力
治宜: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风寒血瘀证,伴恶寒、怕冷、舌淡瘀斑,苔白,脉浮滑
治宜:疏风散寒.活血化瘀
脾虚狭瘀证:伴怕冷、腹胀、胃脘不适、便溏,舌淡胖瘀斑,苔白薄或白厚,脉濡弱
治宜:健脾除湿,活血化瘀
阳虚狭瘀证:伴手足逆冷、腰疼、夜尿多,舌胖瘀斑,苔滑脉沉迟
治宜:稳阳补肾 活血化瘀
本病临床治疗如为局限性无明显全身症状,则以外治为主,较快治愈,见效较快;如为泛发性或全身症状明显,则疗程较长,需患者积极耐心配合,应内治外治结合治疗,提高疗效。除用药治疗外,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注意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刺激,穿宽松棉质柔软衣物为好,少食辣刺激食物和烟酒,勿用热水烫洗,避免过度搔抓。
漫谈皮肤与皮肤病
说起皮肤,大家都知道,皮肤是一个人的门面,它包裹着人体的五脏六腑、肌肉、骨骼形成一个完整的人体,你知道有关皮肤的一些情况吗?
皮肤是人体的一个重要器官,一个成年人的皮肤总面积约为1.5-2平方米,总重量约为2500-3000克,厚度约为2mm,手足掌及臀部皮肤则约为3-4mm,一个人全身皮肤的含水量约占人体全部水分的四分之一。皮肤内含有许多毛细血管,一个人皮肤的毛细血管可以容纳人体三分之一的循环血液。毛发多少,因人而异,一个成年人大约有500万个左右毛囊,头部大约有10万个,一个成年男子大约有15000根胡须。全身皮肤大约有300万个汗腺,一个正常成人一昼夜分泌约900克汗液,一周分泌100-300克皮脂。由这些数字可以看出皮肤在人体内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皮肤的结构自外向内分三层,即表皮(不含血管、神经)-真皮-皮下组织(真皮与皮下组织内含神经、血管、淋巴管、汗腺、皮脂腺、结缔组织和脂肪,以及毛发、指、趾甲)。人类的皮肤从外观上大致分三大类型,即干性皮肤、油性皮肤和中性皮肤。皮肤的主要作用是被覆整个体表,抗御外来刺激及参与机体各种生理、病理变化过程。具体的作用在四方面:1、保护人体,防御病菌侵入(皮肤表面有一层薄薄的酸性皮脂,不利于病菌的生存与繁殖),传导感觉(皮肤内遍布冷热、触、痛觉、压觉等神经终末小体或神经纤维,它们时刻象哨兵一样昼夜监视着外来各种刺激;2、调节体温,吸收作用(皮肤可吸收一些油脂类、醇类及药物);3、分泌(皮脂)与排泄(汗液)功能;4、代谢(水、脂肪、蛋白质、盐、糖及多种酶)与免疫功能。另外在皮肤的表皮基底细胞中含有黑色素细胞,它可以形成黑色素,黑色素可以遮蔽阳光,吸收紫外线,保护组织免受日光晒伤,同时黑色素含量的多与少也形成了人类不同的肤色。白种人皮肤的黑色素很少,对日光、紫外光很敏感,而黄色与黑褐色皮肤的人含大量的黑色素,对日光、紫外光就不那么敏感。以上所讲是正常皮肤的一些简单生理常识。
在一些内外因素作用下,可使皮肤产生病理反应,从而产生种类繁多的皮肤疾病。目前世界上发现并命名的皮肤病大约有一千余种,常见的皮肤病也有一百余种。皮肤病在临床上根据其病因、病位大致分30余大类。说到皮肤病,大多数人认为它有传染性,其实种类繁多的皮肤病里有传染性的比例很小,有传染性的皮肤病大多是病因比较明确的疾病,如真菌性皮肤病、病毒性皮肤病、杆菌性皮肤病、球菌性皮肤病、衣原体及立克次体性皮肤病、细菌性皮肤病及螺旋体性皮肤病以及一些寄生虫、原虫、节肢动物引起的皮肤病。这类病中最常见的是:手足甲癣、体股癣、花斑癣、单纯疱疹、生殖器疱疹、传染性软疣、扁平疣、寻常疣、风疹、传染性红斑、脓疱疮、淋病、非淋、梅毒、疥疮等。这些病都属于病因确切,用药效果相对而言较快且好的病。而其它大多数的皮肤病事实上是没有传染性的。这些多种多样的皮肤病中有一部分是属于病因比较清楚的,如变应性皮肤病、职业性皮肤病、物理性皮肤病、神经精神性皮肤病、维生素缺乏及代谢障碍性皮肤病,色素障碍性皮肤病、血管性皮肤病、角化性及萎缩性皮肤病、皮脂腺及汗腺疾病、毛发病、甲病、粘膜疾病、遗传性皮肤病、皮肤综合症及皮肤肿瘤。这其中最常见的病是:接触性皮炎、药疹、荨麻疹、丘疹性荨麻疹、皮肤划痕症、血管性水肿、多形红斑、结节性红斑、月经疹、湿疹、遗传过敏性湿疹、汗疱疹、痒疹、日光性皮炎、鸡眼、褥疮、夏季皮炎、冻疮、粟粒疹、手足皲裂症、瘙痒症、神经性皮炎、结节性痒疹、雀斑、黄褐斑、黑变病、白癜风、过敏性紫癜、毛周角化病、小棘苔癣、毛囊角化病、痤疮、酒渣鼻、脂溢性皮炎、接触性唇炎、剥脱性唇炎、鱼鳞病、掌跖角化病、汗管角化病、疣状痣、脂溢性角化病、鳞状细胞癌、皮脂腺肿瘤、基底细胞癌、粟丘疹、疤痕疙瘩、皮赘、脂肪瘤、血管瘤等。还有一部分是病因不十分明确的,如红斑丘疹鳞屑性皮肤病及结缔组织疾病,这其中最常见的是银屑病(牛皮癣)、类银屑病、玫瑰糠疹、单纯糠疹、扁平苔癣、光泽苔癣、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等。皮肤病的发病原因,现代医学认为与一般的因素(如年龄、性别、职业、环境、个人卫生和社会因素等)有关。还有一些内外因素,外因可以是机械性(如鸡眼胼胝等)、物理性(如日光、放射线、冷热等)、动物性(如虫咬及动物皮毛引起)、植物性(如漆、花粉、蔬菜等)、化学性(药物、化学物品等)、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霉菌与寄生虫等)。内因如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变态反应性原因、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血液循环失常、神经系统功能异常、精神因素、消化系统功能异常等。中医学则认为皮肤病发病原因不外乎内外因致病。外因包括: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外袭及湿热生虫、热极生毒;内因则包括: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内伤及痰湿、瘀血、饮食不节、外伤、劳逸失常等。
皮肤病种类繁多,病因复杂,大多数皮肤病如早期急性期未及时治疗控制,易转化成慢性迁延性难治,面对如此繁杂各色各样的皮肤病,一个专业的皮肤病医师应首先准确的诊断清楚病种,才能明了引起疾病可能的内外原因,从中医的辨证而言,可谓先辩病(即先确诊病名),再辩证(再进一步了解具体症状及致病的可能原因),这与一般中医诊断内、妇、儿病不同,也就是说先综合分析,全面查证,作一个正确的诊断,然后具体对症求因辩症论治。在临床上瘙痒是大多数皮肤病主症,而皮损大多为红斑、丘疹、鳞屑,因此皮肤病极易混肴误诊,需要有经验的专科医师鉴别真谬,作出正确诊断,才能对症下药,保证疗效。如真菌、病毒类及一些虫类皮肤病只要诊断正确,则病因明了,对因用药则可谓药到病除。临床上常见一些人皮肤有了皮疹瘙痒,就自己用肤轻松皮炎平涂擦,岂不知若是真菌类、病毒类皮肤病用此激素类药膏会使病情扩散,皮损扩大。一些病因不确切的疾病如银屑病、白癜风等很容易诊断,但却顽固难治,这就需要医生耐心细致进一步审症求因,因人而异,辩清证型,对症下药,病虽顽固,用药合理,也可滴水穿石,日久见功。由于皮肤病大多顽固难愈,很多又无确切有效的西药可医,而中医药治疗皮肤病有许多优越之处,在中国历代中医古籍中有很多有关皮肤病的中医治疗记载,中医药治疗一些常见皮肤顽症:如牛皮癣、白癜风、脱发、湿疹、病毒性疱疹、扁平疣、荨麻疹、带状疱疹、痒疹、神经性皮炎、瘙痒症、黄褐斑、黑变病、酒渣鼻、鱼鳞病、红斑狼疮、硬皮病、皮肌炎等都有良好的效果。因此皮肤病虽然顽固,但并非不治之症,对一些顽固、难愈的皮肤病,选用中医药治疗,可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中医药也可谓是许多皮肤病患者的最佳选择。
中医药治疗顽癣------银屑病(牛皮癣)
银屑病俗称牛皮癣,中医称之为"白庀、松皮癣、干癣。因其皮疹上常常堆集银白色皮屑故名。本病的发生原因中医认为血热是其主要根源,血热的形成主要有3方面因素:一、风邪外侵,伏于营血;二、七情内伤,气血壅滞,郁而化热,风热相博;三、饮食失调,过食腥发动风之物,脾胃失和,又加外感风热毒邪致病。现代医学则认为本病的发生与遗传、感染、代谢障碍、免疫异常、病毒、精神创伤、内分泌障碍、外伤、饮食等有关。在临床上根据皮损表现常分四型:
一、寻常型银屑病
此为最常见一型,皮疹多为红色点片状斑丘疹,表面有多层银白色鳞屑,刮去鳞屑,见半透明发亮的薄膜,可见到点状出血。本型患者初起病情多发展较快,不稳定,皮疹多为点滴状,临床称进行期。可很快泛发全身,随着病情发展则渐成慢性,皮损发展成斑片状或地图状斑块,严重者可成蛎壳状,也有呈钱币状的,此期临床称静止期,本期皮损多肥厚、干燥,瘙痒或重或轻,头部皮疹常使头发呈束状,但不脱发,可伴指、趾甲增厚、变色或与甲床分离破碎。大部分病人病情冬季加重,夏季减轻。
二、红皮病型银屑病
此型多因寻常型银屑病治疗不当或过用刺激药物诱发,表现为全身大面积潮红浸润,大量脱屑,掌跖多角化过度,常伴发烧及关节疼痛。
三、关节炎型银屑病
此型除有牛皮癣皮疹外,伴发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甚至畸形。
四、脓疱型银屑病
此型有原发的,也有继发于寻常型的。原发的常有广泛的小脓疱性皮疹,可伴发烧、血沉增快,病情缓解后,可出现寻常型银屑病皮疹;继发性的多因治疗不当使患者掌跖乃至全身出现脓疱性鳞屑性皮疹,此型脓疱疹多为无菌性,疱液细菌培养阴性。
本病临床上多为慢性,病程很长,多反复发病,迁延难愈,故常称之顽癣。但本病并非不治之症,临床治疗的关键要审症求因,对症下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种药物对所有的牛皮癣患者有效,但针对任意一个牛皮癣患者都可以制订出一个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本病忌杂药乱投。
发病初期用药及时则痊愈较快,如病情迁延日久,则较顽固,但只要辨清病症,用药合理,持之以恒,则可逐见功效,直至痊愈。本病临床上常分以下类型辨证施治。
一、血热型:多见于急性进行期银屑病,皮疹发展迅速,多呈点滴状红疹,红斑明显,鳞屑不多,银屑病典型的四大特征(腊滴现象即鳞屑易剥离如腊滴样、薄膜现象、筛状出血、同形现象即外伤、注射或抓痕处出现皮疹)都存在,痒重,常伴心烦易怒,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便短赤等症,舌红苔薄白或黄,脉弦滑或数。证属毒热内蕴,郁于血分。
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活血。
二、血燥型:多见于静止期或缓解期银屑病,病情相对稳定,病程较长,红斑变淡,基本不出新疹,多为钱币状、斑片状皮损,皮损干燥,四大特征不明显,无明显全身症状,证属血虚血燥、肌肤失痒。
治宜:养血活血健脾润肤。
三、血瘀型:多见于顽固性银屑病。患者或年龄较长,或迁延日久不愈,皮损肥厚浸润如皮革状,鳞屑较厚,遮盖红斑,痒重,舌紫暗或见瘀点瘀斑脉涩或沉缓。证属湿毒内蕴,气血淤滞。
治宜:活血化瘀软坚,除湿介毒。
四、湿热型:见于渗出型银屑病。皮损如湿疹样糜烂渗出,多发腋窝、乳下、会阴等处。鳞屑少,呈粘腻状,痒重,伴胸腹胀满,口苦咽干,食少纳呆,白带量多,大便干或先干后溏,溲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证属湿热内蕴,郁久化火。
治宜:清热利湿,凉血祛风。
五、热毒型:此型多见于儿童及青年患者,多急性发病,有上呼吸道感染及急性扁桃体炎病史,皮疹为泛发点滴状或融合成片状,常伴发热咽痛、全身不适、口干口苦、便秘溲赤。证属内有蕴热,外感邪毒。
治宜:清热介毒,凉血除斑。
六、塞湿型(关节病型)多为关节炎型银屑病,主侵犯手足小关节,重者膝、踝、脊椎大关节受累,肿痛变形甚至丧失功能。本型应与类风湿性关节炎鉴别,本病除关节症状外,伴发银屑病皮损,且关节症状与皮损常同时加重或减轻,类风湿因子阴性。证属风寒湿毒侵袭,痹阻经络。
急性期多为风湿毒热所致,证见关节红肿疼痛,活动受限,皮损泛发潮红、肿胀脱屑,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宜:凉血解毒。
缓解期多为寒湿痹阻或肝肾阴虚,皮损干燥脱屑,痒重,常伴头昏乏力,腰酸背疼,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宜:滋补肝肾,温经通络
七、脓毒型:见于脓疱型银屑病。银屑病皮疹上出现密集的粟粒状脓疱,或融合成一片。病情周期性复发,皮肤潮红发热,脓疱成堆,伴发热、心烦、口干口渴、便秘溲赤、舌红苔黄或苔少裂纹,脉弦滑数。证属湿热久蕴,又外感毒邪,毒热化火,流窜营血,蒸灼肌肤而致毒热炽盛,气血两燔。
治宜:清热凉血,解毒除湿。
八、毒热型:多见红皮病型银屑病。此类或因病情严重皮损融合而成,或因治疗不当,如用药过敏、过用刺激性外用药、热水烫洗、精神激惹、继发感染等诱发。
急性期全身皮肤潮红肿热,大量脱屑,毛发爪甲甚可脱落,伴发热烦躁,形寒身热,口干口渴,便秘溲赤。证属毒热炽盛,郁火流窜于营血,蒸灼肌肤,血热血燥。
治宜:清营介毒、凉血护阴。
此型后期热退阴亏,气阴两伤,肌肤失养,致肌肤甲错,层层剥落。
治宜:养血滋阴润燥,清解余毒。
本病治疗上多配合外用药加强疗效。血热型应用缓和无刺激、安抚为主外用药,用药宜简单为好;血燥型病人占比例最多,外用药也较多用,应用软化润肤,脱落鳞屑的外用药;血瘀型可采用活血化瘀软坚散结外用药,为加强疗效可采用包封法,其它型根据情况选择用药。
因本病较顽固易复发,因此临床用药治愈后仍需巩固治疗一段时间,方可根治。病人应注意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勿用热水烫洗,保持精神愉快等。
痛经的中医治疗
痛经是指妇女在行经之后,或正值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常可伴有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逆冷,泛恶呕吐等证,伴随着月经周期发作,称为痛经,亦称经行腹痛.本病可分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两种,原发性痛经多发于青春发育期少女及未婚女性,子宫无器质性病变;继发性痛经多发生于子宫发育不良.或子宫过于前倾和后倾.子宫颈管狭窄.或子宫内膜成片状排出(膜样痛经).或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疾病.
痛经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引起气血运行不畅的原因多为情志不遂,肝郁气滞血瘀;经期不注意保护,过食生冷,穿衣单薄,或冒雨涉水,游泳;或坐卧湿地,血为寒湿所凝滞,不通则痛。或本身气血虚弱之人及大病久病之后致气血虚弱,以及素体肝肾虚弱或因房劳多产致精亏血少,子宫胞脉失养而致疼痛,本病治疗以通调气血为主,必须分明虚实,分证治之,在临床上痛经常分以下证型:
一、气滞血瘀: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疼,行经量少,淋漓不畅,血色紫黯有血块,或呈腐肉片样物,块下则疼痛减轻,常伴经前胸胁、乳房胀疼,舌质紫黯,舌边或有瘀点,脉沉弦。
宜:理气活血 通瘀止痛
方药举例:膈下逐瘀汤
当归 川芎 赤芍 桃仁 红花 枳壳 元胡 五灵脂 丹皮 乌药 香附 甘草
二、寒湿凝滞:经前或经行小腹疼痛,甚则牵连腰背疼痛,得热则舒,经行量少,色黯有血块,畏寒便溏,苔白腻,脉沉紧。
宜:温经化瘀,散寒利湿行滞
方药举例: 少腹逐瘀汤
小茴香 干姜 元胡 当归 没药 川芎 官桂 赤芍 蒲黄 五灵脂 苍术 茯苓三、三、气血虚弱:行经之时及经完后,小腹隐隐作痛按之痛减,经色淡,质清稀,面色苍白,精神倦怠,舌淡苔薄,脉虚细。
宜:益气养血
方药举例:圣愈汤加香附、甘草。
党参 黄芪 当归 熟地 白芍 川芎 香附 甘草
四、肝肾亏损:经后小腹疼痛,经来色淡量少, 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舌质淡红,苔薄,脉沉细。
宜:调补肝肾
方药举例:调肝汤
山药 阿胶 当归 白芍 山茱萸 巴戟 甘草 续断 杜仲

加国无忧提醒您:服务黄页所有信息的合法性和真实性由信息提供者负责,请慎重审核和决策!